该交易于2013年11月19日向商务部申报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2014年1月26日,商务部正式立案审查。由于案件非常复杂,限于审查时限的要求,合并双方曾分别于2014年7月21日、2015年2月3日两次主动信誉网案件,并重新申报。目前,该案处于第三次申报的进一步审查阶段。从立案至两公司放弃合并,审查工作已持续了1年零3个月。我国出境游即将迈入"亿信誉网时代" 安全问题凸显_要闻_新闻
由于我方发放和回收的都为人民币,并不承担汇率风险。互换发起后,协议双方还将定期根据最新双边汇率调整互换金额,减少因某一方货币汇率波动引起的质押物减值的风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信誉网支出账目清晰 800亿养老金被挪用系误读新华社天津3月5日电(记者张泽伟)作为雾霾重灾区之一,天津当前正以空前的力度防治大气污染、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记者从天津市环保局获悉,今后5年天津将实施2055个大气污染防治信誉网,并建立长效治污机制。
2013年以来,河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率先信誉网以消除“连茅圈”为重点的农村厕所改造工作。3.4万名干部驻村帮扶,向群众宣传农村改厕的美好前景、施工方案、支持政策和科普知识。
(二)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
标题 事故现场救援总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次事故井上救援主要是通过钻井打孔救人。首先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打通小口径保命孔,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后随即开钻大口径救命孔,打通后再下去救人。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在中国大陆的五所领事馆分别位于广州、上海、沈阳、成都和武汉
百姓“收入翻番”,公平合理靠什么?——聚焦“十三五”收入分配三大焦点
标题 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6日电 398人、410人、589人……3日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连日来迅速攀升的死亡人数,让人揪心。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一边是与死神赛跑的救援队伍。“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正在一点点消失,但救援在一波波持续、加力。 6日清晨6点,当第一缕晨曦露出天际,震中龙头山镇主街道上,云南消防总队特勤支队88名消防战士集结出发,奔赴20多公里外的甘家寨搜救被掩埋群众。 “竭尽全力,不辱使命!”这是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于建华对所有参战消防官兵提出的要求。 震后仅仅50分钟,昭通支队鲁甸大队15人就已经赶到现场全力展开救援,震后不到两个小时,昭通支队12车85人也到达现场参与救援。这是最先开进重灾区的救援力量。 随后而来的是云南各路消防官兵,云南各路武警官兵,成都军区组织的救援部队,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 截至6日中午12点,公安消防部队已有1010人参与到灾区各处的搜救工作中,已经对4832户进行了搜救,搜救出131人,其中生还36人,解救疏散群众3905人。 紧张的搜救仍在继续,一身黑色救援装的史宝国行色匆匆。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神鹰救援队的中队长,他和队员们刚刚接到一位叫毛天缘的受灾群众求救,在20多公里外的银屏村,可能还有生还者。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中国红十字会旗下的专业社会救援力量陆续驰援灾区,从最先抵达的云南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到陆续驰援的贵州、四川、山东、北京、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市的专业社会救援队,截至6日上午已有130名社会专业救援队员抵达灾区参与搜救。 在老街的废墟上,浑身是泥的云南武警总队二支队救援队队长邹勇正站在坍塌的楼板上指挥救援;“每次看到家属渴望的眼神,心里就想‘拼了,就是死也要把人救出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张利虎满眼血丝,进入灾区2天来他只断断续续地睡了5个小时。“不放弃一丝希望!”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生命救援黄金72小时的每一个阶段,全面深入的搜救都没有停止。从清晨到午夜,奔赴灾区的各路救援人员用全身心的投入,科学有序的方法,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6日中午时分,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在八宝村成功救出四名被埋群众,包括三名重伤员和一位受惊吓的老人。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龙头山镇银屏村又成功救出一名被困近68小时的50岁妇女。 目前,各方迅速组织部队官兵和专业救援力量共2.9万余人,对灾区展开拉网式搜救,确保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据统计,截至6日16时,共搜救出被掩埋群众600余人,收治伤员2993人。 72小时,从第一分钟开始,救援的队伍就在奔跑,与时间赛跑就是在抓住生命的希望。 三天前,这个满是粉墙黛瓦的“滇东第一村”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瞬间将这个美丽的山村撕扯得满目疮痍。龙泉村龙泉社区的党员余朝辉第一时间从山间的花椒地冲回自己的家。 墙倒屋塌,余朝辉年迈的父亲已经被深深掩埋在震后的废墟里。找到父亲的遗体,余朝辉来不及悲伤,他和村里其他的党员、干部一起组织了自救突击队,冲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村民家中。 亲帮亲、邻帮邻。地震摧毁了家园,却没有摧毁人们坚守家园的意志。 龙泉社区副支书杨绍华,地震发生时尚在鲁甸县城办事,得到消息后,这位年近60的老汉一路疾驰,半个小时就赶到了家中,来不及安排好受惊的妻子,杨绍华首先找到了村组长和村里的党员,迅速形成一股救援力量。 “我们这个村子从来都很团结!”56岁的李开勋很自豪。地震发生后,这位土生土长的龙头山人打电话给自己在昆明的儿子李先伟让他回来救灾。 和李先伟一样,成百上千的龙头山人都走在了回家的路上。无论是在哪里打工,无论是在哪里求学,“回家”“救灾”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这些骑着摩托车,背着竹背篓从昆明、从鲁甸回来的故乡人,成为灾后发放物资、重建家园的主力军。 4日深夜,满眼血丝的陈旺昌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帐篷里走出来,这位鲁甸县中医院的院长带领着全院医务人员,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投入到伤病员救治当中,此时已是疲惫至极。“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鲁甸遭灾,我们鲁甸人就要冲在最前面。”陈旺昌说。 在鲁甸,从崎岖山路旁不起眼的农家小饭店,到断壁残垣间临时搭起的粥棚,每个经过的人都能免费在这里吃到热粥热饭。 72小时,灾难和痛苦没有摧垮灾区人的意志,守望相助凝聚起大家团结一致战胜灾难的决心。 山体滑坡、村庄被埋,道路中断、车辆受阻——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天,从沙坝村到龙头山镇,伤员一度只能被安放在毫无遮挡的街道上。灾情究竟如何?只有走进去才能知道! 全速前进,一位名叫谢樵的武警边防战士冲在了前面。4日下午,接到救灾请求的武警边防部队赶往大林村灾区,前路被突然形成的堰塞湖阻断,为摸清对岸的灾情,谢樵第一个纵身跃入水中,最终被巨浪吞没。 道路是地震灾区的生命线。全速前进打通阻断的道路,就是灾区打开生命的通道。 4日下午,一架军用直升机准确地降落在临时搭建、平整过后的停机坪,从震中龙头山镇龙泉村学校附近的空地上运走了第一批伤员。“空中生命线”就此开通。 直升机轰鸣而去,开始了生命接力。截至6日16时30分,成都军区出动直升机267架次,运送危重伤员159名。 5日一大清早,武警交通第一总队第三大队第一支队队长陈凯旋站在龙泉镇镇口被塌方阻断的公路上,他身旁的山脚下是滔滔流过的龙泉河。 前方道路被掩埋,龙泉河桥被阻断,通往重灾区龙头山镇老街只剩一座仅能步行的小桥。 “不能让伤员躺在大街上!”陈凯旋开始了他的战前动员。 5日22时左右,灯火通明的龙泉河畔,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咽喉桥”——龙泉河钢架桥顺利架成,鲁甸地震发生后一度中断的通往震中的道路终于打通。呼啸的救护车全速开进震中,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通过这座蓝色的生命之桥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 投入人力1.2万余人次,组织大型机械2200余台(辆),陆续抢通了国道213线、昭巧二级路和上百条县乡、乡村公路等救灾生命线;截至6日16时,灾区90%的区域已恢复正常通讯;灾区复电率达88%;受灾地区已有33个点恢复供水,解决供水人口6.57万人…… 数字背后凝聚的是各方的艰辛努力。云南省副省长、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长尹建业说,与时间赛跑,全力抢通生命线。 几乎与此同时,首趟转运伤员专列“救1”次则载着17名伤员一路疾驰,比预计到站时间提前约40分钟驶进昆明火车站。伤员陆续被送往各大医院。 6日16时30分,地震发生后72小时,龙头山镇主街道上,各色救援力量依旧往来匆匆,橙色的消防队员、绿色的解放军战士、红色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深蓝色的蓝天救援队…… “继续把搜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尹建业说,“我们在72小时内,拼命抢命;72小时后,决不放弃。指挥部将加强对救援力量的协调部署,分片包干,进村入户,一家一户检查,确保搜救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盲点。” 72小时,不是结束,随着灾区道路的全面抢通,更多的救援队伍在向灾区挺进,期待“黄金救援期”后的生命奇迹。(记者罗宇凡、曹凯、白靖利、李放、岳德亮、浦超)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 强烈的爆炸、严重的伤亡、巨大的损失——令人揪心、痛心的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再次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安全事故猛于虎,安全责任重于山。 爆炸事故发生后,席大大总书记就抢险救援和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组织强有力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搜救失踪人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把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重要指示和具体要求落到实处,是当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突出问题、面临形势严峻,表明安全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仍需加大执行力度,安全生产的责任仍要进一步落实到位。事实一次次证明,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没有万一、只有一万。只要不彻底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就一定会导致大错、酿成大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 “祸患常积于忽微”。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纵观接二连三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皆有思想麻痹、行动迟缓、落实疏漏、责任空转等问题的影子。或无知者无畏,对安全事故可能导致的危害认识不足、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总觉得“倒霉事”摊不到自己头上;或将责任抛之脑后,在安全问题上嫌麻烦、图省事,不严格遵守执行安全规章和操作规程。究其根源,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可谓“通病”。对症下药才能治病灶、除病根。从思想认识入手,筑牢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意识融入各项工作特别是生产领域全过程各方面,才能夯实安全生产以及公共安全的基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杠杠。没有安全底线,发展就会失去前行的保障,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可能瞬间失去;没有安全基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没有了安全感,又谈何提升幸福感?公共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是笼而统之的一般性原则,而是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正因此,席大大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安全生产之难,难在克服承平日久带来的思想麻痹。事故的发生是安全隐患积累的必然结果,任何事故都有一个从产生隐患、酝酿发展再到偶然触发的过程。思想麻痹是最可怕的苗头,制度漏洞、执行不到位是最危险的隐患。越是长期安全、越是好久没事,越要重视对安全细节的严格检查、对安全隐患的及时排除,越需要依靠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并一丝不苟地执行。只有时时擦亮眼睛,处处严丝合缝,才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安全意识通过责任感体现,安全责任要靠执行力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席大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目前,国务院已经部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进一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不仅思想上高度重视,更在制度上严起来、行动上实起来,按照又严又实的标准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常,就能形成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合力,织就严密的安全生产网,为百姓兜起可靠的民生保障防护网。
根据当地资源分布情况,承德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生产及推广模式。在原料集中地区,一些大型企业发展从原料种植、收集、打包、运输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承德食用菌产业发达,木煤企业与农户、园区合作,企业供应木煤,农户和园区则提供玉米秸秆和废弃菌棒,木煤企业既可用收购价付款,也可折算后向用户提供等价的成品燃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李大大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凝聚起消费维权合力,在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上发挥更大作用。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部署了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提出把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打造成国家新“名片”。多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企业人士认为,对不同行业“走出去”进行层次性部署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最大亮点。 国家层面加快部署重大装备“走出去”,对整个装备制造业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会议确定了以铁路、核电为引领产业,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自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船舶、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主要产业生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在铁路装备尤其是高铁,以及核电装备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在李大大总理的5次出访中,带回了至少1400亿美元的大单。 “我国近两年在海外核电项目的建造和运营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核电设备也已实现国产化,具备了加速‘走出去’的能力。”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29日召开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铁总党组书记盛光祖表示,2015年,该公司将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对铁路“走出去”的部署,以拓展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市场为重点,大力推进铁路“走出去”。 在力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同时,政府也希望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搭载装备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 提到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这几年绕不开的话题。据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解读人、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介绍,目前,仅工信部通过的305家规范企业的产能就超过了11亿吨,另外还有200多家企业没有统计。 左世全表示,此次会议确定的以钢铁等行业为重点,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部署,体现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思路。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5年内重点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5大行业严重过剩产能。将这些领域作为装备“走出去”的重点,体现出化解产能过剩思路的拓展,由注重“国内严控”向“国外输出”,是行业“走出去”的新模式。 江苏的东渡集团是我国纺织行业出口50强企业,在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设有服装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国外生产的业务多采用的是进口设备,但已关注到国内纺织机械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下一步发展会有考虑。 “纺织行业将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建设纺织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及研发中心、营销渠道等,有效弥补国内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同时通过扩大跨国资源配置,促进全球产业布局优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 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号角已经吹响,除了高铁及核电等一批耳熟能详的中国新名片之外,中国政府还给出了“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这无疑给中国企业“出海”又插上一双“金融翅膀”。 “这一政策是专门针对重大装备产业‘走出去’过程中,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持服务滞后提出的。”左世全表示。他说,我国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分支机构网点少、规模小、海外综合服务实力差,高筹资成本抵消了企业在产品成本方面的优势。大型企业自身有租赁公司的并不多,缺少开展融资租赁、以金融保险等方式促进装备产品出口的企业和服务。 对此,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解读人、机械工业信息中心专家白涌如表示,这一政策对重大装备企业“走出去”意义非凡,通过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将有效降低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成本,提升装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激发优势装备企业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并购优质资产,获取并整合创新资源,进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记者 刘 瑾)